• 当前位置:创业找项目 > 范文大全 > 《呼风唤雨的世纪》教学设计
  • 《呼风唤雨的世纪》教学设计

  • 来源:创业找项目
  • 时间:2019-10-18
  • 移动端:《呼风唤雨的世纪》教学设计
  • 《呼风唤雨的世纪》教学设计 本文关键词:呼风唤雨,教学设计,世纪

    《呼风唤雨的世纪》教学设计 本文简介:导语: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是作者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100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。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。希望大家喜欢。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 1、学会十二个生字,读准字音识记字形。  2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。体会语言简洁、条理清楚

    《呼风唤雨的世纪》教学设计 本文内容:

      导语: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是作者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100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。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。希望大家喜欢。

    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

      教学目标

      1、学会十二个生字,读准字音识记字形。

      2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。体会语言简洁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,能联系生活实际,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。

      3、初步了解说明文的方法。

      4、能联生活实际,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。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、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。

      教学重点:

     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

      教学难点:

     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。

      教学时间:

      2课时

      教学准备:

      课件、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

      教学流程:

      一、创设情景,导入新课。

      同学们,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,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,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,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……你能感觉到什么?板书课题,理解课题。

      二、检查自学况:

      1、抽读词语。奇迹、出乎意料、依赖、千里眼、改善、顺风耳、寄托、洞察、归根到底、回顾、腾云驾雾

      2、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:

      3、抽读课文句段。

      三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。

      1、默读全文。思考: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?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?用“”划出来。抓住重点,深悟课文。

      2、直入中心,引导质疑。(出示: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。)这句话自成一段,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。

      四、研读课文

      1、结合课文再理解“呼风唤雨”?(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,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控制自然、支配自然)

      2、请同学们自学第三、四自然段,从哪里看出“呼风唤雨”?

      出示课件:自学提示默读课文,用“~~~”画出描写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。

      学生自学,教师参与小组学习,巡视指导。

      学生汇报自学收获。(第四自然段)

      3、你还能举出更多的科技成就吗?(资料交流)

      4、课文用一句诗来概括,你能找出来吗?

      理解重点句子:20世纪的成就,真可以用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来形容。

      A、了解诗句的出处。

      B、理解诗意(课件展示)

      C、联系上下文说说“春风”“梨花”分别指什么?

      D、从这句诗中我们体会到什么?(变化之快、变化之大、始料未及)

      E、指导朗读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

      5、20世纪变化之快、变化之大那20世纪以前是什么样儿?

      A、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,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。那时没有电灯,没有电视,没有收音机,没有汽车。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“千里眼”“顺风耳”和腾云驾雾的神仙,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。

      B、理解农耕社会。

      C、句式练习(课件展示)在农耕社会,没有,没有,没有,也没有。

      D、理解“千里眼、顺风耳、腾云驾雾”

      E、练习(课件展示)为了实现________________美好愿望,人们发明__________________、

      F、通过对比,我们发现20世纪前后的巨大变化,是什么使之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?请读课文,你能找到答案吗?并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。

      G、出示句子(课件展示):

      1、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,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、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。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,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,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。

      2、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,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、

      3、归根到底,是科学使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、

      H、结合第四段内容,进一步理解“发明”和“发现”。(“发现”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,“发明”是指本来不存在的,是新创造、)

      I、请齐读这三个句子,现在你知道是谁使20世纪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了吗?(科学技术)

      五、拓展想象

      1、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

      2、你能想象见来的科学技术还将创造怎样的神话?(畅所欲言)

      六、作业

      1、抄写课后第三题的句子。

      2、把你奇思妙想写下来,题目自拟。

      3、围绕科技发展做一份手抄报,全班展评。

    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

      一、说教材

     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,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,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。因为本课教材是这个学期最后阶段的学习内容,所以我认为应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,认真阅读课文,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,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,交流阅读体会。

      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如下:

      1、认识5个生字,正确理解新词。

      2、读通课文,能联系生活实际,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。

      3、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,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、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。

      二、说教法

      《语文课程标准》提出:要“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”,要“积极倡导自主,合作,探究的学习方式”。教学中,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,由课堂教学的“主宰者”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、引导者、参与者。因此,我在教学中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,给学生更多施展才能的空间。

      课前,我布置学生预习了课文,同时,他们也通过上网,搜集了一些20世纪的科技成果资料。这些课前准备对学好这篇科普文章是很有帮助的。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,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想法:

      1、读中感悟:

     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,而朗读又贵在一个“悟”字。在读中“悟情”,在读中“悟理”。科普类文章的感情色彩较淡,因此并不注重感情朗读的训练,但我认为,要理解文章的内涵,读是很有必要的。因此,在本堂课上,我尽量多安排学生朗读,并且着重抓住了课文第一段“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”和诗句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,进行了朗读的指导。我认为这两句话,很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。

      2、学习语言:

     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,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,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。教学中,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,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,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。接着,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纪科学成果。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,学生既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,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、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。

      三、说学法

      新时代对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知识,还要有自主学习、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因此,在教学中,我努力把学生放在首位,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,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,在引导、组织他们学习的过程中,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。

      1、开拓文本:

     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“生活教育理论”,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,从而活化语文学习。课前,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,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,让学生在鲜活、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。

      2、合作交流:

     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倡导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”的学习方式,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,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。在体会“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?”这一环节中,我请学生与同桌合作学习,这样做,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,又为学生创造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,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。

      3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:

      “不动笔墨不读书”是阅读文章的一种好习惯。读书动笔,能够帮助记忆,掌握书中的难点、要点;有利于储存资料,积累语言文字;也有利于扩大知识面,提高综合分析能力。因此,在学习重点段落时,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,并圈划重点词句,同学们在边读边划边思中,深入体会文章,并养成读书的好习惯。

      四、说教学流程

      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,第一课时重在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;第二课时重在体会科普文章语言简洁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。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:

      1、视频短片导入,揭题:

      播放有20世纪科技成果的视频短片,理解“世纪”的意思,告诉学生这些都是20世纪的科技成果,说说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,从而透彻地理解题意。

      2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:

     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,大致了解课文内容。

      3、读悟结合,研读课文:

      通过朗读,交流,解决课前提出的疑问。

      4、小结收获,畅谈未来:

      总结学习收获,并提升对课文的理解。

      以上是我对《呼风唤雨的世纪》这一课的教学设想,我力图使学生在探究、感悟、交流中主动获取知识,提高语文素养。

    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

      一、说教材。

     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9课《呼风唤雨的世纪》,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,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,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。

      二、教学目标

      针对本人对教材的理解,结合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,求知欲日益增加,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,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,这一年龄特征,以及新课标对本年段的基本要求,我将本篇课文安排为两课时进行教学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

      1、认识5个生字,会写6个生字,理解“呼风唤雨”等16个词语的意思。

      2、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。

      3、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。这里,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,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难点

     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,

      1、品读课文,体会语言简洁,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,能联系生活实际,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。

      2、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、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。

      三、说教学过程。

      下面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、设计意图以及教法学法进行具体阐述。

     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,注重课前的有效预习,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。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:预习课文勾画自学生字词,标记自然段序号;尝试理解词语,收集的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

      课堂教学过程如下:

      (一)创设情境,导入新课。

      我们常说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”,课堂导入的好,能起到架桥铺路的作用,为了引起学生兴趣,我课件播放20世纪出现了新生事物的录像资料,引导学生们说一说,从而引出这些是20世纪出现的,有人就把20世纪称为“呼风唤雨的世纪”。今天,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。师板书,生读题。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,然后让学生质疑,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。

      这一环节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导入新课,由课题质疑,带着问题去读,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,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。

      (二)初读课文整体感知

     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:

      1、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,并要求把预习中勾画的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。

      2、检查生字掌握情况。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,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。因此,我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,就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。以检查的形式指名读一读,及时纠正读错的音,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该注意?如:哲翘舌音,程、耕、控是后鼻音要读到位等,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、赛读、齐读巩固字音。

      3、让学生交流汇报识字方法及对生字新词的理解。

      4、指导书写难写、易错的字。因为,中年级课标指出通过老师指导,能够掌握难写、易错的字;所以,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“幻”这个字,指出这个字要和“幼”比较注意写正确,教师边说边范写,需要注意的笔画用红粉笔写出,引起学生的注意。接着学生练习书写,注意提醒学生养成正确写字姿势,把字写工整、清楚,教师巡视指导。

      5、默读课文思考问题。中年级课标中提出,随着年级的升高,应逐步加重默读训练。因此,我让学生边默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?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?每个同学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,他们对文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。教师只要进行有效点拨即可,对他们个性化的回答都要给予肯定。对于回答精彩的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,这样学生们才会增强自信心。学生们通过默读,先在小组内交流,然后全班交流汇报,引导他们找出课文告诉我们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。以及课文是围绕第一段来写的,这一句是本课的中心句。

    《呼风唤雨的世纪》教学设计  来源:网络整理

      免责声明:本文仅限学习分享,如产生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。


    《呼风唤雨的世纪》教学设计》由:创业找项目整理
    链接地址:http://www.gjknj.com/duwu/337355.html
    转载请保留,谢谢!
  • 下一篇:党委书记个人述职述廉报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