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当前位置:创业找项目 > 考试教案 > 《孩儿塔》教案
  • 《孩儿塔》教案

  • 来源:创业找项目
  • 时间:2019-08-29
  • 移动端:《孩儿塔》教案
  • 《孩儿塔》教案 本文关键词:孩儿,教案

    《孩儿塔》教案 本文简介:教学目标:  1.引起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热爱和重视,克服学习上的畏难心理。  2.学会借助资料,理解课文,品味语言的方法。  教学重点:  1、理解关键语词“惆怅“是怎样统领全篇感情的。  2、体会作者炽热、深沉的思想感情。  课前准备:  1.印发《为了忘却的记念》节选及关于白莽的背景资料。  2.

    《孩儿塔》教案 本文内容:

      教学目标:

      1. 引起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热爱和重视,克服学习上的畏难心理。

      2. 学会借助资料,理解课文,品味语言的方法。

      教学重点:

      1、理解关键语词“惆怅“是怎样统领全篇感情的。

      2、体会作者炽热、深沉的思想感情。

      课前准备:

      1. 印发《为了忘却的记念》节选及关于白莽的背景资料。

      2. 学生充分预习,利用印发的资料通读课文,质疑。

      教学过程

      一、导入

      1.引起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热爱与重视。

      今天我们学习鲁迅为白莽的《孩儿塔》诗集作的一篇序,也是一篇著名的杂文。

      一提到鲁迅,心里不仅充满崇敬,而且感到非常亲切。大概自己也是绍兴人的缘故,对鲁迅笔下的茶馆、酒肆、旧毡帽、乌船、绍兴老太都非常熟悉。我还两次去绍兴亲戚家过年,看今天的农民怎样祝福,怎样在喜庆的日子里请了戏班子在村里唱“社戏”,我还在“咸亨酒店”温二两黄酒,要一碟茴香豆,体验孔乙己的生活,当然我是坐着喝的。 对鲁迅感到亲切还有第二个原因,鲁迅也是教师,在他56年的生命中,竟有19年时间是做教师的,正式或兼职,我们 职业相同。

      还有重要的原因,自己如同同学们这样大的时候,正值书荒的年代,幸亏鲁迅的书不缺,下放安徽时,行囊里除了毛选就是鲁迅书,有空就翻,囫囵吞枣,不求甚解,竟然也能读懂大概。并为鲁文中深刻的思想,入木三分的批判所深深吸引。至今天,鲁迅作品仍是我认识生活认识社会的一盏智慧之灯。

      2. 从鲁迅文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特殊地位再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。确实鲁迅不仅属于过去,也属于现在将来,不仅属于中国,也属于整个人类。正因此,作为一个中国人,读书人不能不学鲁迅; 也正因此,在我们的中学课文中选了大量鲁迅的文章。

      初中:《一件小事》《藤野先生》《故乡》《社戏》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《孔乙己》《论雷峰塔的倒掉》(7篇)

      高中:《白莽作<孩儿塔>序》《<呐喊>自序》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》《记念刘和珍君》《范爱农》《祝福》《药》《阿Q正传》《为了忘却的记念》《拿来主义》(8、9篇)

      古今中外,哪一位作家能有那样的殊荣,可以有十几篇文章被选入中学教材,足可以说明鲁迅的伟大,我们非要学懂不可。

      《白莽》是高中第一篇,有难度,为了降低难度,我们印发了一部分背景资料,交给同学们一把钥匙,让你自己尝试着去打开鲁迅的文章。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尝试着借助资料,读懂课文,并试着品味鲁迅风格的语言。

      二、学生交流在预习中借助资料所解决的问题

      估计学生能解决以下问题:

      1. 更加惆怅的原因 (是文眼。天气、心境、悲愤、怀念、痛惜,看《为了忘却的记念》四:“我沉痛地感到我失掉了……中国失掉……”)

      2. 我一句也不说——因为我不能。

      (不是不想说,是不能说,无奈的。见《为了忘却的记念》四:“可是在中国,那时是确无写处的,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。” 五:向子其的《思旧赋》)

      3. 外貌描写的作用

      (《为了忘却的记念》中也有,两次写,强调,歌颂其乐观、坚定等革命精神)

      4. 蒙上了许多新鲜的血迹。(蒙:覆盖,言其多)

      (时代背景:白色恐怖严重,革命志士仁人不断被杀,轻轻一点,揭批的力度很大。)

      5.“一团火”之喻和急于“流布”之心。

      (读《别了哥哥》《血字》,可见白莽是一个追求真理的热血青年,对革命怀一腔赤子之心,故为之。)

      三、学生质疑,在教师点拨下解疑

      估计有以下问题:

      1. 我简直不懂诗。

      (抓住“简直”,理解并非真不懂,有不愿懂无聊文人诗之意;也是自谦,抑己扬人)

      2. 终至于闹开与和白莽没有闹开,也许是他死的太快。

      (“也许”表示不肯定,可见不是死的快,从材料可见是志同道合所致。如此看,真和鲁迅闹开的都是志趣不投者。貌似自嘲,实则顺乎一击。)

      3.“何需我的序文之类”却又作序,为什么?

      (作序对鲁迅而言是份内事,但是即使没有序,白莽的诗照样会流传,因为他有许多前赴后继的战友,他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。)

      4.学生读全文,思考整体感受到课文都写了些什么——表达了作者对白莽的怀念、赞颂、评价。

      四、分析华彩乐章——第四自然段:评诗集

      1. 全生读

      2. 借助资料,运用比较的方法品味语言特色。

      A. 与丁玲评白莽诗的语言比:同、异——更喜谁的,为什么? 同:都用形象的比喻充分赞扬其诗的战斗性,从句式看都是整散结合,语势充沛。异:丁玲的评价比较直接,而鲁迅的文字因为运用了一串博喻,更含蓄,因而意蕴更深,语言是明显的整句,文气更酣畅,同时,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比较的方法,因而战斗性更强,被称为诗与政论的结合。

      B. 在替换词语中比较:

      ( 东方的微光(曙光,阳光)——(联系《为了忘却的记念》中“铁罐头”,“禁锢”等文字,体会其语言的准确性)

      ( 林中的响箭(利箭)——(使视觉转化为听觉,使人惊心动魄)

      ( 进军的第一步(号角)——(诗歌本身就是在战斗) 此既是书序,要评人评诗,又是杂文,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,远见卓识及战斗精神。

      五、小结并布置作业

      1. 同学们今天尝试着借助资料来阅读鲁迅的文章,初步读懂了文章,且品出了语言的妙处。但是本文值得咀嚼推敲的东西太多

      了,课外要熟读课文,进一步体会。

      2. 作业:范文评点(评一点)。

      例:

      A.读两三篇别人的书序,体会此序开头特色。

      B.分析本文文眼:惆怅,怎样统领全篇思想感情。

      C.从白莽外貌描写看鲁迅白描手法的运用。

      D.评比喻修辞法的运用。

    《孩儿塔》教案  来源:网络整理

      免责声明:本文仅限学习分享,如产生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。


    《孩儿塔》教案》由:创业找项目整理
    链接地址:http://www.gjknj.com/duwu/330531.html
    转载请保留,谢谢!
  • 下一篇:最后一页
  • 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