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当前位置:创业找项目 > 范文大全 > 《上学记》读后感
  • 《上学记》读后感

  • 来源:创业找项目
  • 时间:2019-07-16
  • 移动端:《上学记》读后感
  • 《上学记》读后感 本文简介:

    内容简介《上学记》是著名学者何兆武先生的个人口述史。何先生生于1921年,在北平读小学和中学,在西南联大读大学和研究生,共七年,读过四个系,之后在清华大学任教。《上学记》写的就是何先生1949年的求学生涯,其中西南联大的七年是主要篇幅。何先生以治哲学史和思想史的思想底蕴,以谦和率真的学者姿态,以历史

    《上学记》读后感 本文内容:

    内容简介

    《上学记》是著名学者何兆武先生的个人口述史。何先生生于1921年,在北平读小学和中学,在西南联大读大学和研究生,共七年,读过四个系,之后在清华大学任教。《上学记》写的就是何先生1949年的求学生涯,其中西南联大的七年是主要篇幅。何先生以治哲学史和思想史的思想底蕴,以谦和率真的学者姿态,以历史亲历者的回忆和感受,讲述在特殊的年代,尤其是抗战烽火中,一代人的青春和理想、知识和风雅。书出版后,好评如潮,当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。但何先生说:“为尊者讳、为贤者讳,并不是真正对人的尊重。一个人的思想本来是活泼的、与时俱进的,又何必一定要把它弄成一种思想上的木乃伊,让人去顶礼膜拜呢?”

    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,《上学记》不止是一本口述史,更是一本打开历史之门、知识之门,乃至真理之门和思想之门的启蒙之书。当然,该书也因对某些老师的个人感受和真实评价而引发争议。

    有评价将何兆武的《上学记》、齐邦媛的《巨流河》和王鼎钧的“回忆录四部曲”并称为“海峡两岸知识分子的必读书”。

    《上学记》是何兆武先生口述的回忆录。记录了“旧时代”(民国时期)学生生活的情况,我虽然大龄,但尚是学生,因此读之颇感有趣。

    这是一本非常容易“听”的书,通篇都是何先生的口述,因此仿佛是在听一个古稀老人讲故事一般,没有阅读的紧张,你只管放松,甚至伴以瓜子和清茶。在何先生当年的上学生涯里,他讲了许多有趣但值得现在大学思考的“史实”。

    何先生当年所在的大学,是传说中的“西南联大”。中国科学领域的各个学科奠基人,基本上都是那时候西南联大的产物,比如杨振宁,陈省身,张守廉等等大牛。为什么当时科研条件差,西南联大也不大,却出了那么多人才?何先生认为就是学校的自由,他说“那几年生活最美好的就是自由,无论干什么都凭自己的兴趣,看什么、听什么、怎么想,都没有人干涉,更没有思想教育……..”“自由有一个好处,可以做你喜欢做的事,比如自己喜欢看的书才看,喜欢听的课才听,不喜欢的就不看、不听”而何先生自己呢,也在这种自由的环境下,在西南联大先后读了土木、历史、哲学、外文四个系,全凭兴趣使然。亲们,回顾我们自己的大学生涯:大一背毛泽东思想概论,大二考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,上课点名,转系困难,等等诸如此类的繁杂之事,对比之下,西南联大的自由,令人神往。

    何先生回顾了许多教过他的西南联大的老师们,我想先说说我自己,虽然本科毕业才两年,但我已经无法立刻叫出教过我的老师的名字,我的薄情的确让我惭愧,但众位,可知道何先生为什么能记得那么清楚么?因为,给他上文学的是闻一多、朱自清、钱钟书,上数学的是华罗庚,上历史的是吴晗,上哲学的是冯友兰,上逻辑的是金岳霖——这些名字,你只要输入首字母,搜狗拼音就会自动联想,若是输入百度百科,就有超过10页的介绍。说到底,还是当年的大学不乏大师的缘故。当然,我也只有羡慕,因为以我的高中成绩,即使放我回到当时,我想我也考不上西南联大。——当时有没高复班给我机会呢?何先生没有讲。

    在《上学记》里,我们还能看到那时候的知识分子的社会待遇,“那时候的待遇,一个小学教师大概是二三十块钱,如果要是老资格的话,就可以有大概四五十块。一个中学教师,比如我上的师大附中,那是好学校,老资格的教师一个月可以拿到近两百块钱……大学教师拿的更多,有名的教师,比如冯友兰,一个月可以有五百大洋,可以买一套普通的四合院了。”我调查了下,民国时期的物价大概是这样的:大米一斤:6分,猪肉一斤:2角,黄金一两:70元,四合院一座:400元,别墅一座:700元。巡警——公务员哦~月薪才17块左右。由此可见,那个年代,教师绝对是中产乃至高收入群体,这也是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尊重的体现吧。而现在呢?且不说我身为教师的父母了,现在从事教师职业的我的同学们,你们愿意说说么?

    除了有趣的“史实”何先生也在书里讲了许多自己的人生的感悟,读书的感悟。书里有一章叫做“五柳读书记”就是他对自己一生“读书为何?”的解答,他说“读书不一定非要有个目的,而且最好是没有任何目的,读书本身就是目的。读书本身带来内心的满足,好比一次精神上的漫游,在别人看来,游山玩水一天,什么价值都没有,但对我来说,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,那是不能用功利标准来衡量的。”

    我的朋友,王烈,读的是法学的研究生,今年毕业,但是三年期间,他却读了大量大量的近代史、近代文学、西方哲学,看了也许接近一千部电影和历史纪录片,也许之于他的本专业法律,他的知识积累还不如近代史多。我曾多次批评他不务正业,嘲笑他看了那么多书,但却拿不出什么读书的成果,我想,何先生的话,也许正是他最好理由。阅读不为功利,阅读本身便是最大的价值,他在他的兴趣爱好里遨游了三年,其实,我非常羡慕。

    《上学记》是王烈在上学期向我推荐的,虽然早已买了,但直到最近才读完。里面提到诗人慈济的墓志铭:“人生一世,不过就是把名字写在水上”,编者解读说,“不管你如何奋力,如何随意,还是如何漫不经心,结果都是一样的,名字一边写,一边随流水消逝了。”可是,这种超脱的感悟并没有深深打动此时的我,而是让我想起另外一个类似味道但完全不同意义的句子:“天空留不下飞鸟的痕迹,但至少它飞过”。

    即使身为一个大龄的无用的上学青年,这句话也给了我一些做事的动力。因此,即使这里的文字淡如白水,但码字的过程,也让我体验生命的存在。

    《上学记》读后感 本文关键词:读后感,学记


    《上学记》读后感》由:创业找项目整理
    链接地址:http://www.gjknj.com/duwu/322072.html
    转载请保留,谢谢!
  • 下一篇:《鹿鼎记》读后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