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当前位置:创业找项目 > 考试教案 > 《清明上河图》教案范文
  • 《清明上河图》教案范文

  • 来源:创业找项目
  • 时间:2019-04-01
  • 移动端:《清明上河图》教案范文
  • 《清明上河图》教案范文 本文关键词:教案,清明上河图,范文

    《清明上河图》教案范文 本文简介:活动目标  知识目标  通过对《清明上河图》的欣赏、配文,拓宽学生对国画发展史的知识层面,从南北朝、隋、唐的人物画、山水画、宗教画,发展到宋元时期风俗画的出现并日益增多。“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与市民百姓的平凡生活终于接轨,这说明了什么?通过活动,将会回答这个问题。  

    《清明上河图》教案范文 本文内容:

      活动目标

      知识目标

      通过对《清明上河图》的欣赏、配文,拓宽学生对国画发展史的知识层面,从南北朝、隋、唐的人物画、山水画、宗教画,发展到宋元时期风俗画的出现并日益增多。“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与市民百姓的平凡生活终于接轨,这说明了什么?通过活动,将会回答这个问题。

      能力目标

      通过对《清明上河图》配文字说明的活动,在图与文的转换过程中,加深对宋代社会情况的了解,培养学生从历史绘画作品中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,提高对历史绘画作品的欣赏水平,发展同学们的形象思维能力,丰富同学们的历史想象能力,展示同学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活跃的内心世界。

      德育目标

      通过对《清明上河图》的欣赏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了解,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,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。

      活动准备

      1.尽量寻找《清明上河图》的摹本一幅。

      2.在教师指导下,分大组讨论《清明上河图》画面所反映的历史信息,选定准备配文的画面,研究配文的形式,进行组内分工。

      活动要求

      1.在配文的创作中,要把自己融入历史,假设自己生活在北宋,体验当时人观当时景,当时人记当时事的感觉。

      2.文字体例不限,可以是解说词、小故事、书信、人物对话等,要有合理的想象、独到的创意,活化的历史陈迹,要能说明一个历史问题,反映一种历史现象,但一定要注意:不能脱离“北宋”这一历史时期。

      活动步骤

      教师:

      五代的绘画, 在唐代灿烂辉煌的基础上,继续蓬勃发展,达到了新的水平。两宋时期,中国绘画又出现了新的高峰。两宋的绘画同五代一样,山水画,花鸟画空前兴旺,发展成格调高雅、神韵超然的文人画。宋代的人物画,总的说不如山水、花鸟画影响大。不过,也有了新的发展,宋代的人物画重视反映现实生活和以古鉴今。具体的表现是,现实生活气息浓郁的风俗画有突出的成就。

      宋代风俗画里举世周知的杰作,是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。

      挂出《清明上河图》摹本。

      这幅画长达5米多,画卷从东京城东水门外七里处的城郊画起,经过热闹的市区,一直画到西水门外的皇家花园金明池。《清明上河图》里共画了各类人物810多个,牲畜90多头,树木170多棵。当年开封的繁华,汴河运输的忙碌,宋代房舍建筑的特征,各阶层的服饰,艺人的精彩表演,南方的船只,北方的各种车辆,西北的骆驼商队,各色店铺和酒楼、瓦肆等,都勾画得惟妙惟肖。有人说看了这幅画卷,“恍然如入汴京,置身流水游龙间,但少尘土扑面耳。”《清明上河图》的内容之丰富,描绘之真实,绘画技术之高超,是当时绝无仅有的。

      《清明上河图》为我们展现了宋封城生动的历史画面。今天的开封宋都一条街,香港九龙的“宋城”,都是根据《清明上河图》建筑的,《清明上河图》是中国绘画历史上不朽的杰作。

      好了,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同学们的表演,一起去感受当年汴京的繁华与喧闹。

      第一部分:市郊村野

      投影:

      旁白:

      这是一个初春的早晨,太阳还懒洋洋地睡在云层里,薄雾蔼蔼,笼罩着荒僻的小村,远远望去,雾的轻纱里,几枝干枯的树丫隐隐约约。

      河水刚刚解冻,淙淙的流着,清风习习,鸟语絮碎。农舍里忽然传来几声犬吠,打破了这种细致的宁静,你听,官道上的马蹄声……

      学生表演:

      小三:五爷,走了好几天了,离你们汴京到底还有多远,日夜兼程的,我这马儿可受不了了。

      五爷:到了到了,就你麻烦。(不耐烦的)

      小三:不是的,小的这不是想看看汴京吗?您总是把这里说的天上没有地下无的,想看看,想看嘛!最主要的是小的肚子饿了。

      旁白:

      说到“汴京”,五爷的眼一下子就亮了。

      五爷:那当然,全天下就一个汴京,能不亮吗?哎!汴京,我离开也有十来个年头儿了,不知变了没有。我呀,打小就在这儿长大,这里的一山一水,一草一木都是熟悉的。这个家哪,在时不觉得怎样,离开了,走远了,你才会明白它的亲切……呀!虹桥!

      投影:

      旁白:

      随着五爷一声“虹桥”,惊得随从也立即拉开了帘子:一架宽大的木桥飞架两岸,宛如雨后的彩虹。虹桥结构奇特,以木条架空而成,中间没有一根梁柱,所以称之为“虹桥”。

      这儿是开封城东郊的繁华中心,汴河里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船只,有的停泊着,船夫紧张地搬运货物、粮食,或是在船头烧火做饭;有的正在吃力地摇橹行驶,路上拉纤的人紧张地呼号着。船上船边,桥头桥下,人挤人,肩挨肩,一片繁忙的景象。

      小三:五爷,这儿可真繁华!

      五爷:这条河,叫汴河,它的前身是隋朝的通济渠,开封所需的米粮、货物、珍宝,都要从这儿运入。大宋刚刚建立时,汴河时常泛滥,政府令百姓在河两岸栽种榆柳,以巩固堤防,你看就是现在的这些柳树。太宗时,汴河决堤,太宗皇帝亲去查看,臣下劝他不要去,他说:“东京养甲兵数十万,居人百万家,天下转漕仰给,在此一渠,朕安得不顾。”所以,这条汴河是非常重要的。

      旁白:

      从虹桥经桥畔酒楼,主仆二人离开汴河两岸,向城内走去。两边的店铺密密麻麻,街上行人穿梭,叫卖声不绝于耳。

      投影:

      第二组同学表演

      甲:哎!丝绸,上好的丝绸,快来看来,快来瞧,正宗的苏州丝绸,啧啧,您瞧瞧,这质量,这光泽!哎丝绸,卖丝绸!

      乙:卖米!刚脱壳的米,爷,您看看这米,这叫占城稻,是从占城过来的,颗颗饱满粒粒香,包你吃上一顿就忘不了了。

      丙:这米确实不错,怎么卖呢?

      乙:爷,一看您就是有眼光的人,这米呀,八个铜子一斗,您要多少?

      丙:给我二斗,喏,钱,您收好!

      乙:爷,您这是啥意思?

      丙:钱呀。

      乙:爷,您可真逗,这是钱吗?您别小看我这卖米的,开这店也不是开了一天半天,南来北往的人我见多了,您想找茬是不是?

      丙:这、这是钱!确实是钱。

      乙:啊,爷,闹半天您是想用这纸钱买我的真东西呀!得得,我也不和您计较了,您把这米放下,您走您的道儿,这纸钱哪,您该往那儿烧就烧那儿去,我这儿可不是阎罗店。

      丙:你这人怎么说话呢?这不是烧的纸钱,这叫“交子”,我们四川人就用这东西当银子,方便!

      乙:哈哈!原来是这样,爷,您别见怪,可这“交子”我还是没地儿使,您还是给我铜子吧,这“交子”您就带回四川去吧!哎,爷!您走好。

      旁白:

      主仆二人一路走一路看,转眼就到了晌午,本已空空的肚子,经过一上午的东转西转,已经叫上老半天了。

      小三:五爷,咱吃点东西吧!小的实在走不动了。

      五爷:吃,哦,好!咱这就去,汴京的小吃堪称一绝!

      小二:客官,您想要点什么?

      五爷:你们店有些什么菜?

      小二:客官,您听好了,本店有菱白虾仁,荷叶冬笋,樱桃火腿,龙井菜叶鸡,油焖大虾,梅花糟鸭……

      五爷:得,有没有东坡肘子肉?

      小二:您说哪儿话了,东坡肘子肉还能没有,您就吃好了,本店的厨爷比东坡居士做的都好。

      ……

      小三:五爷,我现在恨不得自己有分身术,把这个汴京看个够,看个透。

      五爷:还多着呢,有勾栏、瓦肆,那里面什么都有,要来卖艺的,说评书的,唱小曲的,你就慢慢瞧吧!

      教师总结……

      学生选举

      选出“你认为表演最到位的一位同学,并说出你的理由”。

      活动延伸

      1.从辽宋夏金元社会风俗画中,任选一幅,配写一段富有历史感的、饶有趣味的文字。

      2.为宋代风俗画《村童闹学图》配写一个具体情节的小故事。

    《清明上河图》教案范文  来源:网络整理

      免责声明:本文仅限学习分享,如产生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。


    《清明上河图》教案范文》由:创业找项目整理
    链接地址:http://www.gjknj.com/duwu/310916.html
    转载请保留,谢谢!
  • 下一篇:毛毛虫的故事教案范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