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当前位置:卡耐基范文网 > 范文大全 >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卷
  •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卷

  • 来源:卡耐基范文网
  • 时间:2020-06-22
  • 移动端:法理学期末复习试卷
  •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卷
    一、单选题()
    1.在执法和司法实践中,由于实施该法的社会条件已经消失,实质上导致一部法无效这称之为( )。
    A.法的溯及力问题
    B.法的明示失效
    C.法的默示失效
    D.法的社会效果
    【答案】C
    【解析】在执法和司法实践中,由于实施该法的社会条件已经消失,实质上导致一部法无效这称之为默示失效、废止。明示失效是指新法或者其他法中明确规定对旧法加以废止。
    【考点】法的效力
    2.下列选项中,属于一般权利能力的是( )。
    A.人身自由
    B.法定的结婚资格
    C.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能力
    D.法人的权利能力
    【答案】A
    【解析】一般权利能力是指所有个人和组织都可以享有的权利能力,如人身自由、生命安全、继承遗产的权利能力。特殊权利能力是指具有种种条件限制的权利能力,例如法定结婚年龄、选举和被选举权、注册成为法人的权利能力等。
    【考点】法律关系的主体
    3.针对特定人的权利叫做( )。
    A.对世权
    B.绝对权
    C.对物权
    D.对人权
    【答案】D
    【解析】对物权又称绝对权、对世权,指权利主体对物的一种排他性占有,可对抗所有其他人。对人权又称相对权、债权,对特定人的权利。
    【考点】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分类
    4.下列不属于法律免责的是( )。
    A.正当防卫
    B.时效免责
    C.不诉免责
    D.自首立功免责
    【答案】A
    【解析】法律免责,是指违法者违反了法律并且具备承担法律责任的条件,由于存在法律规定的某些主观或客观条件,致使法律责任可以被部分或全部地免除。
    时效、不诉、因履行不能、协议辩诉交易、自首立功免责等五种方式。
    【考点】法律责任
    5.婚姻法规定,“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”,在这里对“父母”和“子女”所作的解释属于( )。
    A.扩充解释
    B.限制解释
    C.字面解释
    D.历史解释
    【答案】A
    【解析】“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”,在这里对“父母”和“子女”,需作扩充解释,他们不仅包括亲生的父母和子女,而且包括养父母和养子女、继父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。
    “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”,这里的“父母”仅指具有抚养教育能力的父母,这里的“子女”仅指没有独立生活能力、需要抚养教育的子女——限制解释。
    【考点】法律解释
    6.下列不属于司法的特征的是( )。
    A.被动性
    B.单方性
    C.中立性
    D.独立性
    【答案】B
    【解析】司法具有被动性、中立性、专属性、独立性、终极性、程序性的特点。
    【考点】法的适用
    7.伯尔曼曾说“正义不仅要被伸张,而且必须眼见着被伸张”。
    这是指( )。
    A.司法的程序正义
    B.司法的实体公正
    C.法的适用一律平等
    D.适用法律不能因人而异
    【答案】A
    【解析】司法公正通过两种方式实现,一是司法活动中要公正、合理地适用法,不能因人而异,公民在法的适用上一律平等,即司法的实体公正。二是司法活动要严格依法定程序适用法,保证争议或纠纷的解决要在公开、公平的前提下实现,即司法的程序正义。正如伯尔曼曾说“正义不仅要被伸张,而且必须眼见着被伸张”。这是指没有公开,就没有正义。法律要向宗教仪式一样起源于公开仪式。
    【考点】法的适用
    8.下列关于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的表述有错误的是( )。
    A.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
    B.无法律责任即无法律制裁
    C.法律制裁是法律责任功能的体现
    D.有法律责任一定会有法律制裁
    【答案】D
    【解析】有法律责任不一定会有法律制裁,一方面,法律责任因法定理由可能会被免除;另一方面,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不仅局限于法律制裁一种,例如还存在补偿。
    【考点】法律制裁
    9.“随着立法发展为复杂和广泛的整体,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工的必要性:一个职业法学者阶层形成起来了,同时也就产生了法学。”这句话出自( )。
    A.马克思
    B.恩格斯
    C.列宁
    D.xx
    【答案】B
    【解析】随着立法发展为复杂和广泛的整体,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工的必要性:一个职业法学者阶层形成起来了,同时也就产生了法学。”这句话出自恩格斯。
    【考点】法理学释义
    10.与作为独立学科的法理学相联系的法学家是( )。
    A.奥斯丁
    B.波斯纳
    C.庞德
    D.边沁
    【答案】A
    【解析】奥斯丁将法理学作为法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来看待。
    【考点】作为独立学科的法理学

    二、
    多选题
    1.调节和处理利益冲突是法律的重要任务,中国儒家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是( )。
    A.“不贵义而贵法”
    B.“德主刑辅”
    C.“重义轻利”
    D.“重利轻义”
    E.“君轻民贵”
    【答案】BC
    【解析】调节和处理利益冲突是法律的重要任务,儒家的态度:重义轻利、德主刑辅;法家主张:重利轻义、“不贵义而贵法”。
    【考点】法律利益
    2.在我国,法律职业的主体是指( )。
    A.法官
    B.律师
    C.警察
    D.检察官
    E.法学教育者
    【答案】ABD
    【解析】在我国,法官、律师、检察官——三大法律职业主体。
    【考点】法律职业
    3.下列属于行政制裁的是( )。
    A.支付违约金
    B.拘役
    C.责令停产停业
    D.吊销许可证
    E.没收非法所得
    【答案】CDE
    【解析】支付违约金——民事制裁;拘役——刑事制裁。
    【考点】法律制裁
    4.属于资源性法的渊源的有( )。
    A.立法
    B.判例
    C.习惯
    D.正义观念
    E.宗教规则
    【答案】BCDE
    【解析】法的渊源是由资源、进路和动因三项基本要素所构成;资源要素,指法基于什么样的原料形成,包括习惯、判例、道德规范、正义观念、宗教规则、礼仪、乡规民约等等,立法是进路性渊源,是法得以形成的途径性要素。
    【考点】法的渊源释义
    5.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内容有( )。
    A.德治传统
    B.诸法合体
    C.重刑轻民
    D.礼法文化
    E.政法合一
    【答案】ABCDE
    【解析】中国法律传统的四大基本内容:礼法文化、德治传统、诸法合体、重刑轻民、政法合一。
    【考点】法律传统

    三、
    判断题
    1.一个法律规则可以表现在不同的法律条文中。
    【答案】正确。
    一个法律规则可以表现在一个法律条文中,也可以表现在不同的法律条文中。
    【考点】法的要素
    2.宗教仅在精神层面对法产生影响,不能在制度上发挥作用。
    【答案】错。
    宗教对法的影响,包括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。
    【考点】法的道德及宗教
    3.有法律义务必然有法律责任。
    【答案】错。
    1法律责任的产生是以法律义务为前提,没有主体对义务的违反就不会产生法律责任。
    2但是,法律责任是一种特殊义务,是由于违法法律义务而产生的第二性义务。所以,如果不存在违反法律义务,就不必然产生法律责任。
    【考点】法律责任
    4.政治意识越强,法律意识也越强。
    【答案】错。
    1人们的法律意识往往受人们的政治意识左右;
    2但法律意识又有别于政治意识,政治意识的强弱与法律意识的水准并不对等。
    【考点】法律意识
    5.不成文法井非指没有文字表现形式的法。
    【答案】正确。
    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有权机关认可的、不具有文字形式或虽有文字形式但却不具有规范化成文形式的法,例如习惯法、判例法等。区别成文法与不成文法,不完全看法是否有文字表现形式,而是看是否具有规范化的成文形式。

    四、
    简答题
    1.简述法律正义的成因。
    【答案】
    1、首先,法需要以正义作为一种基本的价值目标,从而使法在其基本路向上达到比较理想的境况。
    2、其次,正义可以作为评判法之良恶优劣的标准。
    3、再次,正义观念是促进法的进步性变革的经常性力量。
    4、最后,正义是法之阙失的一个重要弥补者。
    【考点】法律正义
    2.社会主义法制对人权有哪些作用。
    【答案】
    1、首先,社会主义立法直接确认和保障人权。
    2、其次,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直接维护和保障人权。
    3、再次,社会主义法制对人权得以实现的环境发生作用,由此而间接保障人权。
    4、最后,我国积极参加国际人权条约,维护和保障人权。
   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卷》由:卡耐基范文网整理
    链接地址:http://www.gjknj.com/duwu/347845.html
    转载请保留,谢谢!
  • 下一篇:一年级下册各课知识点(全)